泉州公布第三批市级非遗传习所 71家单位入选
为进一步建设规范化、泉州专业化的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机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批单位近日,市级泉州市文旅局公布泉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名单,非遗全市共有71家单位榜上有名。传习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选目前泉州已培育了171家市级传习所,泉州进一步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遗工作的公布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第批单位热情。下一步,市级泉州市将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转化的非遗有效途径,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传习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入选
佛像雕塑技艺传习所内,泉州詹宁宁在教学生们制作
詹宁宁(右)在塑造文昌神像
171家传习所在泉州遍地开花
记者获悉,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申报评选工作于今年5月启动开展,经过评审、公示等各项程序,全市71家单位入选,涉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门类,有泉州南音传习所、泉州佛像雕塑技艺传习所、泉州拍胸舞及踢球舞传习所、泉州少林罗汉拳传习所、泉州金苍绣技艺传习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各传习所需加强规范管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传授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技艺要领等,培养传承人。要悬挂牌匾标识,积极参与文旅部门组织的展览演示、研讨、交流、教学等活动,并尽可能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建立系统完整的档案,包括传习所的管理制度、人员名单等,以及在传承活动中的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市已培育了171家市级传习所。”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由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市文旅局批准设立。2011年公布泉州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70个,2013年公布第二批共有30家入选,开展此项评选工作,进一步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遗工作的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热情。
南音阁中的南音乐器
常态化培训演出弘扬非遗技艺
早在唐代,泉州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商贸港口城市,宋、元时期是古泉州的鼎盛时期,当时泉州刺桐港已是东方第一大港,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佛像雕塑继承了盛唐艺术技法与特点,神情体态刻画生动,妆銮彩绘精美,作品遍布泉州、上海、安徽、江苏及海内外等地寺庙。
位于中山南路467号的西藏阁工艺铺,此次入选为市级佛像雕塑技艺传习所。这是家百年老店,沿街店铺共3层,面积有120平方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詹宁宁自筹资金在这里开展佛像雕塑、技艺传播、传徒授艺等工作,目前已有第三、四代传人十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佛像雕塑与技艺传授。此外,他们积极参与作品展出,与泉州非遗馆开展周末非遗培训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泉州佛像雕塑。
而金鱼巷11号店铺“古城南音阁”,在此次评选中入选市级南音传习所。这是一支2018年由一群南音爱好者组建而成的南音团队,长期在这里开展常态化公益演出,这里已成为本地居民茶余饭后享受“慢生活”的好去处,来泉游客观赏千年南音古乐的好地方。不仅如此,南音阁还经常接待全国各地考察团来泉考察并观赏南音,参加文艺活动公益演出,周边县市的各界南音爱好者纷纷前来交流。此外,南音阁着重培养了数批幼儿园到小学的南音爱好者,每周末白天都会作为非遗南音的传习教室,用于学生表演学习南音。接下来,南音团队将继续做好金鱼巷古城南音阁常态化公益演出任务和传承教学任务,以弘扬和传承泉州南音为己任。(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图)
- ·泉州21路公交“诚信零钱桶”遇尴尬 借多还少还被盗
- ·“镇超”句容球迷助威团招募令!
- ·这个泉港人不简单!跨界当导演拍摄闽南语电影
- ·帮七旬老伯抬轮椅上车 泉州K307路公交司机被赞 “抬轮椅的样子真帅”
- ·官宣:半决赛再战无锡队,“南鸟巢”见!
- ·泸州窖香队门将范德顺:我想为泸州做出贡献
- ·泉州西湖公园新地公厕获评福建省“最美公厕”
-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图片展 再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壮举
- ·泉州市中医院、成功医院被判赔54万元 因治疗存在过错致人死亡
- ·多名“苏超”球员亮相!镇江润州“社超”第二轮淘汰赛开战
- ·双双晋级!临沂足球燃动齐鲁超赛,“赛事之城”再添荣光
- ·这是要狙击申花吗!西海岸特意跑到上海集训 还跟海港打教学赛
- ·泉州市区天气预报 :降雨减弱8~9日沿海有9级大风
- ·泉州将开展幼儿足球试点 核心理念是游戏
- ·泉州5月份内沟河考评 共发现问题854处
- ·2019年春季泉州市事业单位招考 最热职位比例1∶497